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9集课程复讲

赵瑞勤学长

  
 亲仁的一周。
1. 首先老师问我们,什么是仁?

   “仁”是一个会意字,一个单人旁+二,也就是二人,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,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,“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 ”。

2. 其次,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仁德之人?

   一个仁德之人,有2个重要特征:存心仁厚;以身作则。

    杨老师走在路边看到老人家推车卖香蕉,就停下来买一些,但是却净挑最不好的买,蔡老师在旁边就发问,怎么专挑烂的买?杨老师说:如果这些烂的没人买的话就要浪费了,反正我们等下回去就要吃。其实老师本来也没打算要买香蕉的,只是看是老人家在卖,觉得不容易,才要买,而且专挑没人要的,不但体恤老人,也爱惜食物不忍心浪费。
    李炳南老师,桃李满天下,许多学生都劝他不要去讲课了,因为97岁的老人都得靠学生背上讲台,但是老人家却坚持,只要他能活一天就要讲一天课,并作诗言:未改心肠热,全怜暗路人;但能光照远,不惜自焚身。也不光是这一方面能以身作则,老师在方方面面都是,比如他的衣服,外面穿的一件长衫穿了很多年,却整洁朴素,而里面穿的衣服却都是补了又补。

3. 【同是人 类不齐 流俗众 仁者希】  
    放眼看世界,的确是随波逐流的多,仁德之人稀少,面对这一结果,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最近两三代人都失教了,难道要责怪上一辈的人吗?抱怨、发牢骚都不能改变现状,唯有从当下,从自己修身做起,把德行的根扎下去。只有我们自己根基扎稳了,才不会随波逐流,也才能拉身边人一把,如果自己马步还没扎牢就想去拉别人,恐怕没拉得了别人自己也迷失了。在补习《弟子规》扎根过程中,我们要树立“学为人师,行为世范”的态度,每天坚持下去,必然能精进不退,如果5+2<0(周一到周五很努力学习,周末2天又懈怠放逸),进步就无从谈起了。

4. 【果仁者 人多畏 言不讳 色不媚】
         真正仁德之人总是让人敬畏,如孔子一样,“望之俨然”,但是“即之也温”,远远看上去很有威严,但是一接近却很平易近人让、待人温和。他们不会被外界的境界所转动,能做到无欲而刚,所以言语上也直言不讳(不会怕失去什么而不敢声张),也不会以谄媚的态度待人(不会因有所求去巴结讨好)。  

5. 【能亲仁 无限好 德日进 过日少  不亲仁 无限害 小人进 百事坏】
    老师问既然亲仁有无限好,我们要什么时候亲仁?多久亲一次呢?是标准答案【时时刻刻】。
 
    到底怎么能时时刻刻亲仁呢?难道不论到哪儿心里都得处于默念弟子规的状态??老师告诉我们,中华文化浓缩的心法【君、亲、师】,如果时时刻刻能关照自己的意念行为,是否在【作之君、作之亲、作之师】这一圣道之中,就是在关照是否真正把弟子规落实到生活中了。

    而【君】并非只是古代的帝王君主,君是以身作则;【亲】是关怀、爱护;【师】是因材施教,或者利用机会教育进行言教。每个人,每个职位,每个角色,都能扮演这3个角色。比如在企业,领导者能否以身作则为下属员工做出榜样,就是在作君,能否真切关心爱护下属,就是在作亲,下属遇到问题或者疑惑,能否为其演说讲解就是在作师;同样,家长对孩子,而子女也能对父母,兄弟姐妹;老师对学生。。。
     
    针对以身作则,老师特意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,某地有一风俗,等老人老到一定程度,都会背到上山任其自生自灭而不奉养,有一孩子很是不忍心爷爷被丢到山上去,但是却劝说不了他爸爸。就陪爸爸一起上山去,等要下山的时候,孩子把背爷爷上去的竹篓捡起来,他爸爸说不用带回去了,他说:要带,等爸爸老了好用这个竹篓背上来。他爸爸听到这句话就又把自己的父亲背回家去好好奉养了。
    针对亲,老师也讲了一个故事。有一对夫妻生了6个儿子,给每个儿子买房娶妻,但是到最后夫妻俩却没地方住。他们大儿子还有点儿良心,在猪圈旁边帮父母盖了间小屋。邻居看到了很气愤,劝这对夫妻去告儿子们。但是后面老师连着问了2遍:要不要告?《朱子治家格言》提到:“居家戒争讼,讼则终凶”。如果没告,老夫妻俩还能活二三十年,告了之后,法院判每个儿子轮流2个月,到时候吃饭儿媳都是用丢的,估计三年不到就气死了。唉,看来,亲、爱孩子,如果不懂何为爱,爱之足以害之!
     有一段闽南话说的很好:“宠猪举灶,宠子不孝,宠某吵闹,宠夫半夜爬起来哭,宠查某子难落人家的家教”。从宠猪说起,如果猪被宠了,能把你家的灶台翻了,当然现在养猪的少了,比如养狗的,狗如果被宠了,爬到床上,你在那儿喊:给我下来,它在那儿无动于衷的样子却摇尾巴,连狗都会探主人的底线在哪里,更何况人呢);宠子不孝的例子太多了;宠某吵闹是说不能宠妻子,太宠了她,动辄一哭二闹三上吊,估计上班了听到电话铃都打哆嗦,班都不能好好上;如果做妻子的把丈夫宠的过了头,他晚上不归只有半夜自己爬起来哭,丈夫也宠不得;宠女儿更要不得,如果宠坏了女儿嫁出去可能闹得人家鸡犬不宁。再有若遇到点状况就赌气回娘家,而父母不规劝女儿,还说:我们给你撑腰。这么做是不是爱孩子?是不是?不是!女儿这一生要为人妇、为人母,一定要学习懂得忍耐,懂得在境界当中去考验。假如一考验马上就退回去,那她这一生该学的这一些学问她就学不到。  

    现在许多家长说孩子难管,老师说孩子难教,领导说员工难带,大多是认识不到【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】,孔夫子说:射有似乎君子,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射箭没射中,应该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技术不够高,而不是在那里埋怨弓箭不够好。如果我们都能停止怨天尤人,都来学习传统文化,并能真格的在生活中时刻关照自己是否【作之君 作之亲 作之师】,那么我们的道德学问就能很快得到提升,这些不良现象也都能随之转变。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